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首津

喜欢这山,这水

 
 
 

日志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2012-04-13 20:16:52|  分类: 读书学习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课程名称]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

[开发教师]臧守金、张诗武、孙运亮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课时]50课时

一、课程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并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点,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课时1: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2:乘除混合运算

课时3:积商之和的混合运算

课时4:两个商之和的混合运算

课时5: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题

课时6:有关0的运算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课时7: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时8: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课时9: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课时10: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11:加法交换律

课时12:加法结合律

课时1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课时14:乘法交换律

课时15:乘法结合律

课时16:乘法分配律

课时17:连减的简便计算

课时18:加减计算的灵活应用

课时19:连除的简便计算

课时20:乘除的灵活应用

课时21:乘加的灵活应用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课时22:小数的意义

课时23:小数的读写

课时24:小数的意义和读写练习

课时25:小数的性质

课时26: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27: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课时28:小数点位置移动练习

课时29:生活中的小数

课时30:单名数、复名数的互化

课时31:生活中的小数练习

课时3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课时33: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

课时34:求近似数的练习

 

第五单元:三角形

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时35:三角形的特性及各部分名称

课时36: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时37: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课时38:三角形的分类

课时39: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时40:图形的拼组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课时4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课时42: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课时43:小数加减法练习

课时44: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课时45: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课时46:运算定律练习

 

第七单元:统计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课时47: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课时48:练习

课时49: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课时50:练习

三、课程实施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或调整,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写数学周记等加深对各单元内容的认识。

通过开展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讲授训练结合、教学实践活动等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课堂反馈和课后反馈来检验教学效果。

四、课程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包括个人回答、小组汇报、操作学具和作业情况包括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情况、纠错情况等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考试和成长记录袋进行终结性评价。

五、所需条件:

需要学校提供网络资源、书籍(教师用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杂志、小学生数学学习报等)、音像制品(教学光盘)、教具(图片、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

审议意见

1、本课程纲要的一般项目、课程要素齐全,注重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2、本课程纲要的制定,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清晰呈现课程纲要的元素。“课程目标”指向性较强,明确了三维目标,目标定位准确、规范、便于落实与达成。“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设置本册单元学习内容。“课程实施”依据课程资源,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确保课程教学。课时分配合理,轻、重分明。“课程评价”有清晰的评价方式。能够关注过程与结果,强化了对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 首津 - 首津
  评论这张
 
阅读(2310)| 评论(19)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