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首津

喜欢这山,这水

 
 
 

日志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节约用水  

2010-09-03 15:31:54|  分类: 小学教案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单位换算、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

2、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意目标:渗透函数、环保、节约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的重点: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测量和计算。

学习的难点:测量的方案。

活动的地点、教具、学具准备:

     1、地点:设在实验室,实验室里有电脑、实物投影;配有水龙头,有刻度的试管和计时器。

     2、教具:多媒体课件、1个1立方分米的盒子,一些标有刻度的容器。

     3、学具:每人一张调查表,上面写有调查好的水价、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和学校一共有的水龙头个数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探究学习准备:

     1、播放中央一台第九个世界水日的新闻片段和深圳缺水的画面。使学生知道我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深圳又是我国的缺水的城市之一,缺水对人们的生活和全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2、播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录像,和上面播放的内容形成对比,从而呼吁同学们节约用水,并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展开:

 探究学习展开:

 探究问题一。

 第一步:提出问题:

     1、师:(指着刚才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画面)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

 2、学生自由估算

 “一桶吧”;“一杯水”;“四五桶吧”;“十个脸盆吧”……

     3、提出疑惑

     到底谁说得最接近?(沉默一片刻后)我们来测一测就可以知道了。

第二步:解决问题:

1、在自然实验室里,学生每4个同学一组,每组都有测量工具和水龙头。师让学生把每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调至和刚才画面上水龙头的滴水速度差不多。

2、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和计算(需10分钟)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方法一:先测1秒钟的滴水量,再算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二:先测出1分钟的滴水量,再测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三:测出10滴水大约有几毫升,再求一分钟的滴水量,最后求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四:测整10毫升用多少时间,然后再算出它的滴水速度,最后求一天的滴水量。

由于条件所限,方法四为最优。引导学生再用方法四进行测量。

统一测60毫升用多少秒,为了减少误差,测得准一些,要求测3次,然后取平均数。

  (60+60+60+)÷(84+85+84)≈0.7(毫升)

   0.7×60×60×24=60480(毫升)

结论: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60480毫升(约等于60升)的水。

4、回应前面的自由估算

一桶水20升,60480毫升水大约能装这样的3桶多一些。

第三步:探究学习实践(旨在训练学生的数感)

1、建立60升水的概念。

师:(出示一个1立方分米的盒子)一个这样的盒子能装水1升,60升水能装这样的60盒。

2、推出问题:

谁能照样子说说60升水到底有多少?

3、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杯子、碗、矿泉水瓶、桶等容器来形容、感受60升水有多大。

探究问题二:

1、提出问题:按照这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汇报结果。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一年用365天计算:

        0.7×60×60×24×365=220075200毫升≈22立方米

一年大约浪费22立方米的水。

方法二:直接用60×366=21900升≈22立方米

方法三:一年用366天计算是

             60×366=21900升≈22 

  评论这张
 
阅读(103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