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首津

喜欢这山,这水

 
 
 

日志

 
 

目标要简单易行——第7期录像课学习体会  

2011-11-10 14:26:03|  分类: 读书学习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我们的远程研修开始了,我们镇小学教研室的第7期青年教师观摩录像课活动,和它两路并作一路走,也选择了这一内容。我全面学习了第三专题的内容,他们磨课的内容为《浅水洼里的小鱼》,他们的研究内容为“在阅读中识字”。杨昱婷老师作为山东省教师远程培训的录像课执教教师,在他们小组的合作下完成了这一内容。

对于“教学目标”,杨老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杨老师在磨课中,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原来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蒸、死”等8个生字。写好“甚、至、乎”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

    3、读懂文章内容,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关爱生命的情感。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蒸、死”等8个生字。写好“至、乎”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甚至、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3、体验保护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我们进行对照比较,可以看出,修改后的教学目标比前一次少而精她的课堂也达到了这个目标。

我们再来看看“教学流程”有什么变化:

原来的教学流程是:

一、想象导入,有效积累,激发美好情感

二、解析课题,品读句子,引起心理共鸣

三、研读文本,综合训练,感受文章主旨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鼓励读写结合

录像课的教学流程是:

一、直接导入,激发情感,认识“滩”,理解“浅水洼”

二、学习第一段,体会处境,认识“滩、甚、至、蒸、死”,理解“甚至”

三、学习第二段和最后一段,感受爱心,认识“继、叨、乎”,理解“叨念、在乎”

四、游戏巩固识字,指导写好“乎、至”两个字

前后对比可以发现,前者更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对想象、积累、写作等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情感的激发,识字是其中的副产品;而后者则脚踏实地、返璞归真,删除了所 有为理解内容而存在的非语文的东西,“读书”与“识字”两条主线非常明确,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则成为其中的副产品。这就是吴忠豪教授提出的“语文教学应教 课程内容,而不是课文内容”。我们常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是深挖例子本身,还是借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习策略,提升语文能力呢?答案肯定 是后者。对低年级来说,识字与读书是教学目标的重点,两者不可偏废。所以,最后确定的教学流程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主旨。原来的教学内容是整篇课文,但磨课之后的教学内容只选择了第一段、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这也是在教材当中选择有价值的文字进行教学的一次尝试。之所以选择这三个自然段, 一是因为需要认识的生字全部包含其中,二是因为这三个自然段连在一起,同样能够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只有小男孩一个人物而已,但同样能使大 家感受到小男孩的爱心。也就是说,虽然本次教学删掉了“小男孩和叔叔的对话”,但同样能实现所有的教学目标。我想,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评论这张
 
阅读(34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